一:电镀工艺的定义
电镀车间所进行的生产工艺可分为三个环节,即镀前表面处理、电镀处理和镀后处理。电镀工艺设备一般是指上述直接对零件进行加工处理的生产设备。
镀前表面处理的主要工序有磨光、抛光、刷光、滚光、喷砂、去油、去绣、腐蚀、中和以及清洗等。针对零件材料、形状、表面状况和加工要求,选择其中适当的几个步骤,对零件表面进行必要的修整加工,使零件具有平整光洁的表面,这是能否获得镀层的重要环节。镀前处理工艺中,所用的主要设备有磨光、抛光机、刷光机、喷砂机、滚光机和各类固定槽。
电镀处理是整个生产过程中的主要工艺。根据零件的要求,有针对性选择某一种或几种单金属或合金电镀工艺对零件进行电镀或浸镀等加工,以达到防蚀、耐磨和美观的目的。电镀处理过程中所用的设备主要有各类固定槽、滚镀槽、挂具、吊篮等。
镀后处理是对零件进行抛光、出光、钝化、着色、干燥、封闭、去氢等工作,根据需要选用其中一种或数种工序使零件符合质量设备。镀后处理常用设备主要有磨光、抛光机,各类固定槽等。
二:镀前表面处理设备
为了得到的镀层,在电镀前对镀件的表面必须进行清理,即表面预处理。表面预处理是电镀前的一个准备工作,它对整个镀层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表面预处理可以清除被镀件表面各种污垢,保证镀层具有良好的防腐性能,提高镀层与被镀件表面之间的附着力。金属表面的腐蚀产物有铁锈、型砂、焊渣、灰尘、水垢以及各种油污、旧油漆等。在电镀前,若不将这些污垢清除干净,不仅会影响镀层的附着力、外观、镀层的耐腐蚀性,而且还可能影响到基体。因此,必须在电镀前清除掉镀件表面的上述这些污物。
三:电镀处理
电镀(Electroplating)就是利用电解原理在某些金属表面上镀上一薄层其它金属或合金的过程,是利用电解作用使金属或其它材料制件的表面附着一层金属膜的工艺从而起到防止金属氧化(如锈蚀),提高耐磨性、导电性、反光性、抗腐蚀性(硫酸铜等)及增进美观等作用。其基本含义就是:电镀时,镀层金属或其他不溶性材料做阳,待镀的工件做阴,镀层金属的阳离子在待镀工件表面被还原形成镀层。为排除其它阳离子的干扰,且使镀层均匀、牢固,需用含镀层金属阳离子的溶液做电镀液,以保持镀层金属阳离子的浓度不变。电镀的目的是在基材上镀上金属镀层,改变基材表面性质或尺寸。电镀能增强金属的抗腐蚀性(镀层金属多采用耐腐蚀的金属)、增加硬度、防止磨耗、提高导电性、光滑性、耐热性和表面美观。
四:镀后处理
镀后处理和镀前处理在金属的表面工艺中占有其重要的地位,许多采用表面镀技术制造的产品出现缺陷往往都是有前处理和后处理不当造成的,有关前处理的知识在一般的电镀书中都有比较详细的叙述,但是对镀后处理还没有文章进行过系统的论述,镀后处理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提高镀层的耐腐蚀性能或者保持镀层原有的特性,其中主要的镀后处理是除氢处理和钝化处理。为了提高镀层的耐腐蚀性能,一般都要同时进行除氢和钝化处理,有些还需要涂有机膜,如镀锌件目前一般要经过除氢和化学钝化处理,仿金电镀要经过化学钝化盒涂有机膜等。